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时间:2017-01-15    来源:四书五经    点击: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一):大学语文(40)复习题

1.我国最早的文学形式是 古代神话 和 古代歌谣 ,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留在 《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和其他一些古籍中。

2.《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辑录的主要是 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作品。

3. 尚书 是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花间集 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

《战国策》的体例是 国别体 史书。《老子》又称为《道德经》。

4.战国时在南方的楚地兴起的新诗体叫 楚辞。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 汉乐府 的一个重要标志。

5.中国国诗歌史上,古诗十九首是 五言诗 的典范。

《上邪》出自 汉乐府民歌,“冬雷震震,夏雨雪”的“雨”读作 yù 。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的“鲤鱼”是 信封 的意思。

6.《周南·卷耳》出自 《诗经·国风·周南》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千古名句。

《诗经•黍离》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是姜夔(千岩老人)所说 黍离之悲 的出处。

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陶渊明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诗人是 陶渊明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是其 《读山海经•其一》 里的句子。

8.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誉 《春江花月夜》 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唐诗是 《春江花月夜》 。

9.南宋人称“小李白”、号放翁的是 陆游 ,他的 《书愤》 是首尾皆工、通体完美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压卷之作。王安石《明妃曲(其一)》刻画了 王昭君 的形象。

10.在唐代诗人当中,李白被称作 诗仙,杜甫被称作 诗圣,王维被称作 诗佛。

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特色的 博大雄浑,深远超逸,杜甫的诗歌主要的风格是 沉郁顿挫。 唐诗中“大李杜”指的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 李商隐 和 杜牧。

11.苏门四学士是 秦观 、晁补之、 黄庭坚、张耒。

被称为“苏辛”的豪放派词人是 苏轼 和 辛弃疾。 写《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是我国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12.“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唐代诗人 李白 的诗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里潇洒论人生的句子是“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黄庭坚《寄黄几复》寓有深意的名句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写“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是婉约派著名词人 李清照 。

13. 按照风格不同,可把宋词分为 婉约词 和豪放词。

豪放词的代表是北宋的 苏轼 和南宋的 辛弃疾 。

14.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被合称为 临川四梦 ,最能代表他“至情”理论的戏曲是 牡丹亭 ,其中名句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5.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 白话小说 系统。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 唐传奇。明汤显祖的《紫钗记》取材于唐创奇 霍小玉传 。古代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蒲松龄 的《聊斋志异》。

16.《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 海明威。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 《我愿意是急流》运用了意象群的创作方法。

当代朦胧诗人 舒婷 的《致橡树》被誉为“女性的爱情宣言”。

17.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诗人是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他曾来华,与写有《偶

然》的“新月派”诗人 徐志摩 关系密切。舒婷的诗作 《致橡树》 被誉为“女性独立的宣言”。

18.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鲜明的意象表达诗人心声的是 余光中 的 《乡愁》 。

1.默写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赏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默写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3. 请默写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4. 请默写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四言为主,间以杂言

重叠复沓的章法

富于音乐美的语言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简述《王风·黍离》的艺术特色。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迁移,说明浪子长期流浪而不知所归.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其余各句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

2. 简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他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 感情的变幻无常。

②充沛的气势。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

③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④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简析杜甫《哀江头》的艺术结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全诗以“哀”字为核心。开篇第一句“吞声哭”,就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接着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为题,以“哀”统领全面,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

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诗人在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同时,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因此,我们说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诗的结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以“哀”起写,事事是哀。哀极生乐,写李、杨极度佚乐生活;又乐极生悲,写人死国亡,把哀恸推向高潮。这种由眼前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程描述,给人造成一种波澜起伏,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情深 情长,凄切哀悯,含隐无穷,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4.你怎么看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5.简述《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特色。

从表现形式上看,《我愿意是急流》为自由诗,但诗歌受民歌影响很大,以一连串的“我愿是”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与渴望,任思绪飘扬,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感情,表露“我”对“爱人”的爱恋。

从内容与语言方式上看,《我愿意是急流》为抒情诗,诗歌通过“急流”旁敲侧击,委婉地衬托,引人深思,产生美感。采用重言复唱手法,多次重复“我愿是”、“只要我的爱人”,渲染气氛,加强感情。

从诗人所构造的意象来看,六组并列的意象多维度、深层次、酣畅淋漓地展示出了“我”在“求爱道路”上毫无保留、无私奉献的内心。

6. 如何解读徐志摩的《偶然》?

虽不是洋洋洒洒、包罗万象的史诗,也不是百千行绮丽华美的长诗,而仅仅是一首十行的精美抒情短诗,却能够动人心弦、引发哲理思考、产生强烈共鸣,《偶然》绽放的独特光彩决非偶然,它是诗人矛盾心曲的吟唱,是诗人灵魂秘密的消解,是诗人无意识心理的扩张。

《偶然》是诗人抒情诗的又一杰作,我们在清雅飘逸的感觉中玩味诗歌意象的深刻蕴意,体验诗人爱情遭遇的铭心痛创,领悟诗人消解的灵魂秘密。

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打造成“天空里的一片云”这一意象,也是个无意识的欲望象征。诗人把可视而不可触的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意念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以及丰富的诗意境界,充满了对无限的神往。诗人的灵魂犹如“一片云”,轻盈、漂浮、流落,寻寻觅觅,最后还是无影无综,形迹不见。诗人对美的渴望、对爱的寻求矢志不渝,就不知是否能与林徽音续情缘?或是否能与陆小曼有美满结局?浓烈的无归属感令诗人不免忧心忡忡。 诗人还创造了另一个朦胧意象——“黑夜的海上”,暗惨、幽秘,辽阔,茫无边际,就好像人生的不如意没有尽头。这一意象可看作是阻挠徐志摩获得美妙爱情的人情世故的象征,也可看作是难以对抗的残酷现实的象征,还可理解为诗人心里茫然无知、情感了无踪影和无所寄托的象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诗中还抒写到“我”和“你”在“黑夜的海上”偶然相遇,转瞬即成陌路人,有如茫茫人海中的匆匆过客。实际上根本没有纯粹的偶然现象,离别的结果体现着主观的动机。 诗人营造了一个模糊不清的诗意境界,情感表述浓淡参差、错落有致,灵魂凸现超脱而又悲哀的互相对立,妄想在极端的矛盾中获得精神解脱和慰藉。

1.学习《大学·大学之道》的体会。

2.就《老子·曲则全》一文,结合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老子的伟大之处往往在于与众不同,在于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在日常琐事当中发现本质规律。比如我们看到弯曲、低洼、破旧的东西,总是觉得这是些不完善、应该修补的东西,老子却看出恰恰是这些常人所不重视的、甚至鄙视的东西反而具有重大功能,这些东西恰恰是它们对立面——所谓完善、美好东西的根源。这正是对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的进一步阐释。从而说明正反两面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里更深刻地指出反面的、阴性的、低下的东西能生成正面的、阳性的、高上的东西。同一个事物都具有正反、阴阳两方面的属性,其中反的一面能生成正的一面,阴的一面能生成阳的一面。这是老子崇阴思想的体现。老子曾反复强调柔弱胜刚强、无中生有、下能生上的道理。这是从事物和人生的本性出发的,老子认为事物和人生的本性就是“无”、就是“柔弱”。人生的“无”表现在恬淡无为、质朴淳厚上。【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少则得,多则惑”——这句话真是治疗当代人的一剂良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这不就是对“少则得,多则惑”的最好解释吗?我们现代人做事情谁不是贪多,家里的家具要多,银行的存款要多,拥有的财富要多,企业的利润要多„„现代社会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太多,对人的诱惑也太多太多,在这些诱惑和机会面前,我们往往会迷失自己,不知做何选择,陷于迷惑之中。于是不少人迷恋于算命,结果命越算越薄,越算越迷惑。

现代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也是贪多,总以为一个品牌包含的品类越多力量越强,比如某知名矿泉水品牌,一开始是做纯净水的,接着又做牛奶、食品,后来还做尿布、服装。现在一提它,人们根本搞不清楚它的产品是什么。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其实一个品牌所代表的品类越多反而越没有力量,越少反而越有力量。你看世界前一百位的著名品牌,基本上都是单一品牌,代表的品类往往就是一个,比如“可口可乐”“奔驰”“麦当劳”“诺基亚”,等等。你一听,马上就知道它的特征、功能。

所以老子要我们不要贪多。老子还告诫我们不要自我表现、不要自我夸耀,不要自以为是,这一点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不同,他们是有什么说什么,不讲究什么客气。现代好多年轻人学习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有的还要夸大其词,结果往往招来大家的反感。这种人的情商往往不高,所以难以在社会立足,难以成功。

好多人以为谦虚了、谦让了、不与人抗争了就是吃亏,殊不知“吃亏是福”,真的是福,因为这种人最容易被社会认同,最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欢,也会得到大家的帮助,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二):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

(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http://m.gbppp.com/jy/129661/

推荐访问:应是飞鸿踏雪泥 恰似飞鸿踏雪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